8月27日至29日,国际旅游学院符珍、张林锋老师带领旅游管理、酒店管理、市场营销专业学生,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师生团队通过实地调研,探寻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路径,为专业学习与乡村发展搭建起一座紧密衔接的桥梁。


在百花岭景区调研时,学生们敏锐捕捉到旅游消费趋势的转变:游客对周边游、深度休闲游的偏好显著提升,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已难以满足需求。对此,百花岭市场部负责人乔总也表示,景区未来将聚焦康养领域调整市场销售重心,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热带雨林风光与天然疗愈环境的融合魅力。这一发现不仅让学生们直观理解了市场需求对产业转型的驱动作用,更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景区实际需求相结合。


琼中县旅文局陈局长在访谈中提及,面对经济下行压力,县里精准调整政策支持方向,加大对文旅活动项目的补贴力度,今年成功举办的“骑遇琼中、探索无限”热带雨林骑行嘉年华、“雨林穿越”激情越野赛等主题活动,有效激活了旅游消费市场。她同时强调,旅文系统及合作企业当前急需旅游策划、文创设计、短视频营销等专业人才,且沟通能力、文化认同感与实践精神是比专业技能更受重视的品质。这为学生们指明了职业发展方向,让他们意识到专业学习需与地方文化、市场需求深度绑定。

走访当地民宿时,团队发现众多民宿通过农耕体验、黎苗手工制作等小型特色活动吸引游客,某民宿主人表示:“正是这些深度体验活动,让我们留住了一批注重品质的游客。”这一现象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,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对在当地文化的挖掘与活化,而创新体验形式是激活乡村价值的关键 。

本次实践打破学生书本知识与现实场景的壁垒,让他们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理解旅游产业“求新求变”的必然性,将“理论服务实践”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认知。未来,实践活动将持续深化,助力学生带着实践经验回归课堂,提升专业学习针对性,在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出更多元、更可持续的模式。